精简了单证。国际航行船舶申报模块整合了海关、原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务等5个部门的申报数据,承运人或代理一次录入国际航行船舶申报数据,分别发送到上述管理部门的业务系统,减少了2/3的数据重复录入工作量。推广单证电子化,实现“单一窗口”报关单、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覆盖率3个100目标,推广《海关专用缴款书》、出口《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减免税等新功能模块,深受企业好评。
提高了效率。进出口货物报关资料预录入功能实现货主或贷代与报关代理之间的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数据的差错率。水运舱单综合服务系统通过与船代、码头作业系统对接,解决了由于运抵不及时而导致影响报关的问题,将原来最少需3小时出口报关准备时间降低到15分钟之内。
促进了外贸。广州跨境贸易电商平台业务覆盖1210、9610、9710、9810等海关业务监管方式,在全国首开订购人额度查询服务,率先上线跨境出口退货功能,广州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服务14个贸易环节各方主体,实现了信息一次输入、多部门共同监管,为广州对外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州在全国率先将国际会展纳入“单一窗口”,已成功应用于2017至2022年广交会、广州车展及美博会、中博会等展会。
辅助了决策。国家口岸办委托我市开发建设了口岸通关时效评估系统,可精准统计分析通关物流各环节耗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压缩货物通关时间1/3要求提供有力抓手。疫情期间省市商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监控外贸企业的运作情况、跨境运输工具载员情况,开展精准防疫。
降低了成本。广州“单一窗口”作为非营利性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不收取单据录入、数据传输和系统维护等费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通知精神,实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规范化口岸收费,推进了口岸提效降费。
拓展了服务。广州“单一窗口”将通关贸易数据与银行、保险业务相结合,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全线上贸易金融服务。推出“小微出口信用险”,实现广州“单一窗口”出口信用险零的突破;推出“国际贸易结算电子化服务”,减少企业线下办理业务时间,降低金融机构审单风险、提高审单效率。
加强了合作。广州“单一窗口”不断探索与国外海关、海事合作,落地“中国—新加坡海事船舶电子证书先导合作”项目,对接广东省电子口岸平台海事船舶电子证书交换中心,实现中新两国船舶电子证书数据交换和业务应用,提升湾区企业办事便利度。
(三)广州“单一窗口”重点发展方向。
拓展口岸政务服务功能。结合本地口岸通关业务特色需求,建设本地口岸政务服务项目,如物流监管、特殊区域、港澳台贸易等。
拓展口岸物流服务功能。打通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物流信息节点,促进运输、仓储、场站、代理等各类物流企业与外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拓展口岸数据服务功能。整合运输工具动态信息、集装箱信息、货物进出港和装卸等作业信息,形成完整的通关物流状态综合信息库,方便企业掌握通关申报各环节状态。
拓展口岸特色应用功能。与金融、保险、电商、通信、信息技术等行业对接,有效支持地方口岸新型贸易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