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2-23
昨天,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京津冀联合办会同相关专题工作组发布了10年来交通、生态、产业、文旅、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多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距离更近
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990公里,相较于2014年的7983公里增长37.7,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天空更蓝
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工业更强
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43倍。
·科技更硬
截至2023年,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由2013年的3176项增长至2023年的6758项,年均增长率7.8,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
·看病更顺
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已经有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有3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
·餐桌更丰
推广包括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设备要求、“畜禽肉”“果蔬”“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在内的8个天津储运销地方标准成为三地互认互通的团体标准。三地共同建设了鲜活农产品“1小时流通圈”,支持津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做好对接。
·游玩更全
京津冀共同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20余万人次走进剧场、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超3亿人次共聚云端,共享文化盛宴。
三地共同推出全域旅游精品线路4条、文旅科普体验线路10条,周末度假游线路14条,“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旅游线路10条。上线了“乐游京津冀一码通”,累计发放亿元消费券,注册用户突破150万人。
·营商更便
10年来,京津冀区域商事制度协同互认进一步加强。便利京津冀跨省(市)涉税事项迁移,实行企业涉税信息“一键迁移”,同时可保留纳税信用级别等9项信息和增值税留抵3项权益,办理时间由过去20天左右压缩至1小时。
·贸易更通
10年来,京津冀区域外贸总值由3.74万亿元增至5.03万亿元,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区域综保区数量由2014年的2个增至11个,实现外贸进出口4513.3亿元。
?铁路营业里程增长超三成
10年来,京津冀三地打通“断点”“堵点”,加快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拉近三地时空距离。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截至目前,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990公里,相较于2014年的7983公里增长37.7,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纵深推进。津冀港口集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津冀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9亿吨,港口群在环渤海、内陆腹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零碳”码头,近5年来海铁联运量增长116,集装箱吞吐量由2013年的1300万标准箱增加至目前的2218.7万标准箱,稳居世界前十。
京津冀9个规划机场全部实现通航。2023年北京市“两场”完成旅客吞吐量9228万人次,天津市机场执行国内国际航线达到188条,河北省机场通航城市达91个。京津冀三级机场梯队已初步形成,助推三地航空枢纽成为链接国际、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京津冀道路运输5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实现政务服务5个事项“同事同标”,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
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唐山机场改扩建等前期工作;2024年建成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加快雄商、雄忻、津潍高铁及京滨城际(南段)建设,加快承平高速、京津塘高速改扩建、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开展首都地区环线(唐廊高速二期)、京德高速、滨唐高速前期工作,提升改造部分省际接口路;推动环京通勤定制快巴向周边地区延伸覆盖,持续保障跨省公交常态化运营。
?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六成左右
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走向深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京津冀同步制定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液氨贮存使用单位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规范”“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等,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实现率先突破。三地坚持压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综合施策,打出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93的村庄和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天津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三地强化跨省重点流域联保联治。北京市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天津市、河北省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京冀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津冀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京津冀重点流域跨界考核断面水质均保持Ⅲ类及以上并稳步提升,其中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深化渤海综合治理,天津市完成1035个入海排污口整治,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河北省46条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Ⅴ类及以上水质。
?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
京津冀着力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区域配套更加紧密,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一批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43倍。
京津冀联合绘制完成6条产业图谱,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提供“底数图”和“导航图”。以汽车产业链为例,整车企业发挥牵引作用,强化区域零部件配套,2023年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的区域内定点供应链企业分别达到45家和70家,北京奔驰零部件的区域内采购额占到全国的55。三地聚焦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等5个产业集群开展梯次建设,汇聚发展合力。
产业承接成效显著,联想创新产业园、阿里张北大数据、河北京车造车基地等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建成投产,北京市京津冀产业协同项目库入库项目2024个、总投资约1.3万亿元。优质企业加快涌现,三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50家,分别占到全国的8和12以上。
特色产业聚集态势基本形成。三地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5个,成为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精准承接的重要载体。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和天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北京大兴、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唐山等12个城市(区)联手获批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现电堆、空压机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国内自主化应用空白。京津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等算力中心数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算力规模领跑全国。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分支机构突破1万家
10年来,三地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环京地缘优势,深入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由2013年的3176项增长至2023年的6758项,年均增长率7.8,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
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力度,联合发布1155家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开放实验室)目录,推动1.43万台套、原值近150亿元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
设立“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专项”,累计投入近2.4亿元科研经费,立项支持95项课题,引导社会投入5亿元,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研发,形成河北张家口赤城数字农业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雄安高铁站片区能源优化运行平台以及天津滨海数字化车间运营管理集成应用示范等多个协同创新成果。持续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成果转化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物质创制海河实验室、河北清华研究院等6家津冀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入本部实验室体系。
?推进建设40个京津冀医联体
京津医疗机构与河北各地通过合作建院、整体托管、专科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共同推进40个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实现了京津冀医联体全覆盖,带动河北省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面提升。输出医疗专家3043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32项,带动河北省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已经有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有3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提升。同时,京津冀医学伦理审查结果和9项职业健康结果实现互认。开展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合作。此外,环京津养老机构全部开展医疗服务。环京地区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全部纳入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
?共建鲜活农产品“1小时流通圈”
在商务协同领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增强。北京和天津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单。北京发挥首都优势,优化完善消费供给,加速布局消费新地标,推动29个城市消费中心和57个重点商圈“一圈一策”发展;天津以海河为轴建设国际级商业中心,打造彰显国际影响力的地标商圈,发展时尚消费、康养消费,发力“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
推广包括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设备要求、“畜禽肉”“果蔬”“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在内的8个天津储运销地方标准成为三地互认互通的团体标准。三地共同建设了鲜活农产品“1小时流通圈”,支持津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做好对接。共同打造环京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河北净菜”进京,鼓励环京农畜生产企业以销定产、按需种养,丰富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肉案子”。2023年首次发布“京津冀商贸物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区域商贸物流经济活动呈现向好态势。
?三地推出38条精品旅游线路
10年来,三地文旅部门携手,形成“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