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副中心启动“五维赋能”服务机制青年人才运河畔精准“上岸”

2025/10/15 5:59:16 点击:6 次

来源时间为:2025-10-14

近日,为全面落实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要求,通州区以“职起大运河·就在副中心”为品牌载体,创新构建“分区域赋能资源联动、分高校赋能需求对接、分特色赋能品牌打造、分产业赋能岗位匹配、分专业赋能政策落地”的“五维赋能”服务机制,将政策宣讲、岗位对接与公共服务深度绑定,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成长成才注入“副中心动能”。

在“分区域赋能资源联动”维度下,副中心实现“区内深耕 区外联动”双向发力。一方面聚焦区内高校服务。9月26日下午,在北京物资学院举办的秋招首场双选会上,通用技术集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94家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参会,释放4000余个适配岗位,同步设置档案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区,现场解答档案转接、就业陷阱等高频问题,助力区内学子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联动区外重点高校。9月至10月陆续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通过“政策宣讲 专场招聘”模式,实现“区外引才、区内留才”的赋能闭环。

档案转递关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求职就业、考公考编、办理落户等重要人生事项,作为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关键支撑,是“五维赋能”中“分特色赋能品牌打造”的重要服务点位。副中心打破传统政策宣讲单向输出模式,构建立体服务:线下在每场进校园活动中设立“副中心政策咨询专区”,发放“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流程及常见问题”“就业见习”等宣传折页,通过学籍档案不能私自拆封等典型案例,面对面分析档案与人事招录、政审考察以及核定社保待遇等事项的关联,帮助学子建立档案管理意识;线上则拓展办理渠道,通过网站、公众号、APP等多种途径,实现档案查询、接收转递、出具证明等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提供便捷的档案服务和就业创业指导。2025年以来,通州区累计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2102件;指导62家次企业享受各项一次性补助96.4万元,涉及毕业生964人次。

“五维赋能”的核心优势,更体现在“分高校赋能需求对接”与“分产业赋能岗位匹配”“分专业赋能政策落地”的精准适配上,让政策宣讲与产业需求、专业设置同频共振,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预留“C位”。在中国人民大学,结合其人文社科优势,重点解读机关事业单位和选调生招录;在北京大学,结合数学科学、生命科学、工学、公共管理等综合学科优势,重点推介副中心产业赛道的广阔空间和成长路径的精准支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研发、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千余个高精尖领域岗位吸引学子驻足。

正是在全方位、全周期筑牢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屏障理念的引领下,2025年以来,副中心已开展“职起大运河·就在副中心”通州区“毕业季”启航仪式、“人社局长进校园”、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青年求职能力实训等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品牌服务活动15场,发放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流程、就业见习、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类宣传折页3000余份,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桥梁,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集聚青年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