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9-29
通辽地处蒙东商贸物流核心枢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按照“五大任务”中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部署要求,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主城区核心区位优势,充分释放“中欧班列 保税物流”叠加效应,以运带贸、以贸促产,推动通道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不断延伸和壮大产业链条,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释放新动能。
列车驰骋,联通万里。9月17日,通辽铁路物流货运中心通辽营业部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汽笛长鸣,一列满载72柜优质板材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该班列货值600万元人民币,由俄罗斯瑟克特夫卡尔始发,经满洲里口岸入中国境到达通辽北站,行程约7588公里,将在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办理报关清关手续。这是开发区中欧班列的首趟回程班列,标志着“双向运输”通道全面贯通。
“通辽地区中欧班列已有1条稳定开行线路,通辽站始发,行经满洲里口岸到达莫斯科,成为贯通通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等国际市场经贸往来、扩大通辽国际贸易圈的重要通道。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有利于为通辽市特别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提高进出口效率,增强竞争力,促进贸易规模扩大,并为开发区吸引更多投资和资源,发展落地经济,降低物流行业成本。”通辽保税国际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张宏宇说。
内陆变前沿,开放筑高地。开发区位于通辽市主城区,辖区内有福耀集团、金煤化工、蒙牛乳业、蒙药股份、长川制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设有通辽铁路物流货运中心通辽营业部,是蒙东地区功能完善、吞吐能力最大的集装箱专业化场站及综合铁路货场。今年年初,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为地区外贸业态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内陆开放,通道先行。开发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将中欧班列物流大通道的作用与保税功能相结合,积极探索中欧班列与保税区功能的有效叠加,不断优化“中欧班列 保税”业务联动监管模式和服务水平,梳理从保税仓储至班列出境的全链条业务流程,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保税仓储、入区退税等政策,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平台对对外开放的支撑作用。该模式畅通了铁路口岸与保税中心之间的货物流转,显著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比空运低,效率比海运高,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对有一定运量规模且时效性较强的产品具有很大吸引力。它的开通,不仅为外贸企业打通了陆路进口的大动脉,同时也让国外优质消费品可以快捷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中。”张宏宇介绍说。
通达四方,开放融合。开发区中欧班列在本年度稳定运营的同时,计划2026年申请图定班列,定时、定点、定线运行,让企业能从容安排生产、履行海外订单,让越来越多的“本地制造”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世界各地。同时加大返程班列国外货源集货力度,进一步丰富货源品类,有效推动贸易落地,促进运贸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通辽蒙东地区商贸物流重要集散地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优势,持续扩大中欧班列的开行规模,吸引更多货源通过中欧班列发运,更好地服务本地企业发展。2026年开始申请图定班列,全年发运去程返程共100列左右,通过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为开发区提升招商引资活力和新途径,带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提高保税物流中心外贸进出口额,全面助力通辽市整体经济发展。”张宏宇说。
运输网络越织越密,货物品类日益丰富,通关能力不断扩容……以中欧班列为纽带,以开放平台为支撑,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的开发区,正依托中欧班列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新动脉,为区域贸易升级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下一步,开发区将持续扩大中欧班列优势,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强化内外开放联动,加快实现物畅其流、企强其链、产聚其群,依托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开展业务。同时,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引导回程班列进口原材料在开发区落地加工形成产能,实现班列运输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