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4-22
因“水”而兴、得“中”独厚的湖北武汉一直都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早在500多年前,武汉就依靠通商开埠成为了商业重镇,老百姓常用“货到汉口活”这句俗语形容汉口
近年来,武汉抢抓国家综合
加速布局智慧绿色港口
走进武汉阳逻港,龙门吊、桥吊起落不停,集装箱堆垛成“山”,集卡在港区来回奔跑。繁忙的码头内,却很难见到工人的身影,整个码头显得格外安静。
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通过建立智慧港口智能控制指挥中心,构建智能闸口、智能堆场、无人集卡等五大系统,应用火车自动定位等技术,使生产作业效率提高20%—30%,建成了我国首个内河铁路装卸自动化作业场站;通过建设疏港铁路专用线,实现了港区码头和新港江北铁路的无缝衔接,每标箱货物平均减少1000元的公路短驳费用。
“相比之前的作业模式,港区15台龙门吊,可以单人对多机,一个小时就可以吊出几十个集装箱,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武汉阳逻港集装箱有限
此外,阳逻港智慧港口项目加快实施,港区新能源车辆广泛应用,港口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相较项目实施前,降低港口污染15%以上,节约能源30%左右。
在补链强链政策支持下,2024年武汉建成投运全国首家网状驳运型
湖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忠禄表示,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货邮效率,是打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实现双枢纽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武汉通过陆空联运将机场口岸服务整体前移至光谷城市货站,企业可以在货站就地报关,货物经收运、安检、打板、出仓、装车、施封等环节,总耗时20分钟,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可节省2小时以上。据估算,到2027年光谷城市货站年陆空联运量将突破4万吨,货值超16亿美元。
为打通数据壁垒,湖北搭建了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高效融合“铁公水空仓邮”六网数据,归集数据总量超29亿条,为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平台,湖北勤达通
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武汉不断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实现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武汉联合上海港成立“武汉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打造“武汉阳逻—上海洋山和外高桥”联盟航线,年运输能力达50万标箱;创新发展阳逻港区—洋山港区“联动接卸”模式,省去转关申报和倒箱等环节,缩短物流时间2到3天;联合四川大力发展“长江班列+江海联运”,综合运输时效缩短50%。
武汉常态化运营“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推广鄂湘赣“组合港”通关新模式,三地海关实现“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业务互认”,电子口岸业务实现三省通办;加快建设华中地区粮食物流枢纽,创新发展粮食物流新质生产力,成立全国首个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企业联盟,切实增强长江中游地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
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功能,推动建设沿海与内陆地区互联互通的统一市场,武汉成立两组企业联盟,采用“船期共顶”“舱位共享”的运营模式,减少了港航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提高了船舶装载率,降低了全程物流成本;推广五定班轮管理模式,通过作业优先、成本优惠等举措保证运输时间更加高效稳定,大幅缩减进出口货物运输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下一步,武汉将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