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9-25
这条沿江高铁,对南京意味着什么?2024-09-2511:25江苏
○在科技发展迅速、铁路网络四通八达的当下,从上海到成都,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根据12306官网显示,目前从四川省成都市到上海市,乘坐复兴号系列G1974次列车最快,需要11小时11分钟。
○但在中国,还有这么一条正在建设的高铁,以目前的最高时速标准进行设计,从成都一路延伸到上海。沪渝蓉高速铁路,又被称为沿江高速铁路(后称沿江高铁),东起上海宝山站,西止四川成都站,线路总长约2100km,全线设计时速350km,首段于2021年9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30年全线贯通。
○其中,北沿江高铁即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又称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之沿江通道的骨干线路、沿海及京沪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骨干城际通道,是一条以路网功能为主,兼顾城际功能的高速铁路骨干线路。
○北沿江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南京立体交通体系,对南京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拥江发展步伐、发挥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沿的不是江,而是长江经济带
○尽管名字里带“江”,但实际上,沿江高铁并没有全程紧贴着江岸线修建。
○作为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沿江高铁贯通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和四川。受到线路特性、施工难度和地方规划等因素的限制,它采用分段建设,各段的建设时间和周期都有所差异。
○沿江高铁大体由七个项目组成,由东向西依次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合肥至武汉段、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涪陵至重庆段和重庆至成都段。
○沿江高铁,沿的不是地理意义上的长江干流,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长江经济带。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
○2018年7月17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后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尽快贯通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沿江高铁通道,对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生态廊道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个层面上讲,沿江高铁途径各站点的选址均基于高度的经济考量,贯通经济活跃区域,也牵引周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整个沿长江经济带的活力。
○目前,各项建设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作为沿江高铁首段,武汉至宜昌段已于2021年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7月11日凌晨,随着钟祥汉江特大桥主桥实现中跨合龙,武宜段实现全线贯通。
沿江高铁武宜段最后一座隧道顺利贯通。
○2022年9月以来,北沿江高速铁路沪宁段、安徽段先后开建,重点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和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也于同期开工。9月23日15点26分,在长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建设现场,历经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首孔利用移动模架法现浇的双线简支梁完成浇筑。
○成渝中线高铁已于2022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底建成通车。
○合肥至武汉段于2024年1月2日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4.5年。
○宜涪高铁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及岩溶水发育,是施工难度极其大的一部分。2024年7月,国铁集团鉴定中心在重庆市召开沿江高铁宜涪段项目初设审查会,已知宜涪高铁项目建设工期6年,预计2030年建成。
○作为沿江高铁的两条重要补充线路,涪陵至重庆段与渝万高速铁路共线,已于2020年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武汉枢纽直通线计划2026年建成。
○也就是说,至2030年,沿江高铁有望实现全线贯通。
02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
○这项超级工程并非孤立存在。
○在原有的“四纵四横”铁路网规划中,有一条和沿江高铁颇有渊源的铁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后称“沪汉蓉铁路”)。
○根据12306官网的最新信息,目前从上海前往成都,旅客可选择包括D2206、G1974、G2189等在内的约十趟高铁列车直达。尽管部分列车行程中可能涉及其他不同铁路线之间的联合,但沪汉蓉铁路依然是目前连接上海与成都之间的重要交通走廊之一,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沪汉蓉铁路,由上海虹桥站至成都东站,运营里程2078km,设计速度160-350km/小时,运营速度160-300km/小时。
○同样都是上海起成都止,途经重要城市(如宜昌、合肥和南京)也一致,沿江高铁和沪汉蓉铁路的线路基本平行。
○那为什么还要修建一条沿江高铁,这是否多此一举?
○按照基础设施设计速度的标准,中国的铁路可分为高速铁路(250km/h以上)、快速铁路(200km/h左右)和普速铁路(160km/h以内)。综合来看,沪汉蓉铁路难以和真正的“高铁”相提并论。
○关于这一点,《实施方案》已在“沿江铁路通道发展基础”部分阐明主要问题,“铁路技术经济优势和通道整体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不符合国家高铁主通道的定位,对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撑不足。”
○2016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
○与“四纵四横”相比,“八纵八横”铁路网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不仅包含了一线城市,还延伸到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铁路网的覆盖范围和运输能力。
○沿江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江通道”的主线部分。
○在规划阶段,《实施方案》结合建设时机,针对“沿江通道”提出了“三步走”方案。
○第一阶段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优先建成部分关键铁路段,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形成“350 250”km/小时高铁构成的沿江高铁通道。
○第二阶段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持续深入推进铁路建设,完成核心线路如汉宜高铁、合武高铁的建设,将成都、重庆至上海全程旅行时间缩短至6.8、5.8小时。
○第三阶段是远景目标,具体年份尚未明确,希望最后形成一个以沪渝蓉高速铁路(沿江高铁)为主线的多径路、多分支、时速350km的高标准通道。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欧心泉认为:目前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仍存在结构性缺失,特别是沿江东西向、连续贯通的高速铁路空缺。因此,“推动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需求”。
○沿江高铁的修建,已成为解困之策。
03
旅行时间减一半
○沿江高铁修建带来的变化,最直接的体现是旅行时间的缩短。
○《实施方案》中曾对沿江高铁全线贯通后的实施效果进行直观描述:成都、重庆至上海全程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12.2、10.7小时变为6.8、5.3小时,几乎缩减了一半的时间。
○沿江各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都相应缩减,适应了它们彼此之间日益频繁的人员来往和快速直达要求。
○但时空距离的缩短是表象,高铁“驮”来的经济红利才是内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到,便捷的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跨地区甚至跨国境人流、
○沿江高铁全线贯通后,参与各省都将受益。
○作为预计投资额最多的主体项目,北沿江高铁串联了沿江通道上客流量密度最大的沪宁段,相比现有链接沪宁的铁路(如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沪宁段),北沿江高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与华东地区之间旅客流动的便捷性,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通过提升沪宁之间的运输大通道的整体功能,北沿江高铁有望进一步缓解京沪铁路沪宁段的运输压力,提高上海的经济辐射能力。
○在江苏境内,北沿江高铁将把泰州纳入沿线,实现苏北地区五市全部通高铁,助力苏北腾飞,缩小苏北和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
○南京、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间与安徽的快速通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强化其在全国高铁网中的枢纽地位,实现“33分钟从南京到合肥”。
04
高建设标准,新经济动能
○一条高铁,贯穿中国东西,连接起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大城市群。
○2020年,国铁集团与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市共同出资组建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推进沿江高铁的建设。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春山在2022年做客湖北日报5G全媒体演播室时,提出要把沿江高铁建成助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沿江高铁从平原、丘陵与山地等多种地形区蜿蜒而过,沿途生态敏感区域众多,且多次穿跨长江。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尽管面临着复杂的地形与生态挑战,沿江高铁坚持高设计标准,维持较高的运行速度。
○沿江高铁整条线路设计时速均为350km,这一速度标准根据2014年颁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确立,是当前中国高速铁路设计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至简州站区间,还要预留400km时速条件,为高铁进一步提速提供空间。
○沿江高铁不但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直接惠及沿江高铁周边3亿多人口的日常出行,还串联起众多中小规模城市,为它们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要素的交流效率。
○欧心泉也认为,沿江铁路一旦建成,对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科技创新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这一判断的落点在于,对于高度依赖人力资源的产业来说,高铁将帮助它们实现人员在空间上的高效流动。
○除了人员,沿江高铁在
○当下,随着沿江高铁各段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一幅互联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深度合作新图景犹在眼前。全线贯通后,我们花半天时间就能跨过2100km,以350km的时速领略沿长江美景。
○虽然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了40多年,但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规划蓝图上,“四纵四横”已然成型,“八纵八横”加紧织密,多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
○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正通过另一种方式,润色着我们的生活。
内容来源|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原标题:《这条沿江高铁,对南京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