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8-23
日前,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对于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性?《指导意见》为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作出了怎样的顶层设计?下一步,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将会如何更好推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
紧扣国家战略部署?提高枢纽发展水平
国际航空枢纽是
2023年3月至6月,根据民航局党组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安排,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带队,就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旅客吞吐量千万级
2023年10月至12月,在系统梳理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相关要求基础上,编制组紧扣国家赋予特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确定了《指导意见》整体框架,提出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协同运行、运输服务四大方面内容,形成《指导意见(初稿)》,并于2023年12月起,面向国家相关部委、民航系统相关单位、地方政府等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对《指导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终稿。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为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更好发挥民航战略产业作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细化枢纽功能定位?提升体系整体效能
《指导意见》对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行了整体谋划,从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协同运行、运输服务等方面加快推进“3 7 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对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3”是指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将增强其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在辐射周边
“7”是指成都、
“N”是指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将加强区域航空枢纽面向特定区域国际功能,稳步推进专业和综合性
为什么《指导意见》要对航空枢纽作出这种差异化、多层级的功能定位?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差异化策略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同质竞争、资源内耗。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门户,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需强化与国家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其重点是强洲际、强中转、强国际竞争力,远程国际航线原则上合理有序向北京、上海、广州等集中;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具有较强的地理区位比较优势和区位战略价值,重点提升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将区位比较优势转化成枢纽竞争优势;区域航空枢纽一般为区域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一定辐射能力的城市,其重点是因地制宜,实现市场化、特色化发展;
总体而言,各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高度突出战略需求导向,积极适应新时期民航发展需求,有利于更好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整体效能,提升行业发展品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多措并举建设枢纽
《指导意见》以2025年、2035年、2050年为节点,为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规划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基本成型。运输生产规模和国内国际服务覆盖全面恢复,连通度和中转效率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恢复。
到2035年,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全面建成。其中,具有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的国际航空枢纽运输生产规模、国际覆盖度、连通度和中转效率加速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到205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航空企业和一流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我国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一流航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指导意见》还从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协同运行、运输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支撑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提升,推动国际航空枢纽体系优化。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协同运行包含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要通过智慧民航建设、优化空域结构等提升枢纽机场与空管、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提出了“打造2-3家世界级超级航空承运人”以及“围绕枢纽运营人配置资源建设枢纽”等建设导向。作为枢纽运营人的航空
《意见》充分考虑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系统性、复杂性,明确提出在国际航空枢纽机场重点遴选1-2家有基础、有能力、有意愿的航空公司作为枢纽运营人,在引导航权、时刻等关键资源进一步向枢纽运营人倾斜的同时,构建激励考核机制,既赋予枢纽运营人地位和政策资源优先权,又赋予其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引导枢纽运营人依据航空枢纽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