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8-22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池梦蕊)8月21日,北京市顺义区“两区”建设第21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顺义区立足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赋能、聚焦重点项目、推进园区高水平开放,各项措施在顺义落地见效、走深走实。日前,北京市“两区”办公布了2023年重点园区(组团)考核评价结果,顺义区获评A类,至此,顺义区在两项市级评价中均获评A类,排名全市前列,成为平原新城中唯一两次获评A类的区。2024年以来,全区新增“两区”入库项目1014个,落地项目781个,均排名全市第一。
制度功能创新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顺义区已围绕
全市首例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落地,辐射带动京津冀消费市场。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业务量持续攀升,自2019年试点以来,业务年销售量从25万单发展至近400万单,年销售货值从3142万元发展至4亿元。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共完成业务量110万单,实现超1亿元医药产品销售。“保税 消费升级”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品类已超过4000个,带动试点企业1至6月完成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8。搭建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1至6月进口生物制品品种47个,其中疫苗8个,实现疫苗通关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10,通关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重大优质项目取得新进展
北京顺鑫福通大数据集团有限
2024年以来,全区新增“两区”入库项目1014个,落地项目781个,均排名全市第一。1至6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60家,同比增长25,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85.5,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68亿美元,获批市级外资研发中心22家。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912.5亿元,同比增长8。
园区高水平开放释放新活力
首都
中德产业园成为全市首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召开2024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引入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资源,中德汽车产业数据可信流通服务平台等10余个项目完成合作签约;引进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为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
区域精准服务开创新局面
北京理工华创项目打造全市首例“竣工即交证”项目,多部门“并联”办理竣工验收、测绘备案等事项,最大限度压缩环节流转时差。北京市电子证照“码上办”应用场景率先落地我区,使“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解决了业务办理中断、群众多跑腿等问题。
下一步,顺义区将按照“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要求,以市、区2.0方案为统领,激发全区开放创新积极性,全力加快“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等高含金量政策落地见效,打造具有顺义服务贸易特色的“便利自贸”品牌,为全市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贡献顺义力量。